课程名称:建筑结构实验
|
英文名称: Structural Experi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
是否独立设课:是
|
实验类别:专业类
|
实验课程性质:必修
|
实验项目数:4
|
必做实验项目数:4
|
选做实验项目数:0
|
开放实验项目数:0
|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数:1
|
一、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36
|
实验学时:12
|
课程总学分:2
|
实验学分:0.5
|
二、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一)实验教学的目的: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课程教学实验是本课程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结构试验课程的有关章节的内容和它在发展结构学科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实验的实践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对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认识。
(二)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结合结构试验设计、加载设备与试验装置、量测仪器和数据采集系统、结构静力试验、结构动力特性试验以及混凝土结构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等有关章节统一安排教学实验内容如下:
实验一:电阻应变计测量应变技术
要求学生正确掌握电阻应变计、电阻应变仪等其他各种测量仪器测量应变的操作技术和使用方法,正确掌握电桥桥路的连接方法。验证电桥的桥臂特性和量测不同接桥方式的桥臂系数。
实验二:钢桁架的静力试验
要求学生进行结构试验设计,即按试验目的要求进行荷载设计和观测设计。确定试验加载设备、试验装置和制定加载制度,进行测点布置和仪器选择。通过实验,掌握结构单调加载静力试验的全过程。通过整理试验报告,进行试验数据整理和曲线绘制的基本训练,并对试验结构作出正确评价。
实验三:动态测量仪器的使用和结构动力特性的测量
要求学生正确掌握测振传感器、记录仪器和分析仪器的操作使用方法,学习结构动力特性的测量和试验结果的整理。
实验四:回弹法检测结构混凝土强度
要求学生正确掌握混凝土回弹仪的使用技术,学习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试验操作、碳化深度的量测,熟悉混凝土强度的换算与推定。
三、主要仪器设备
序号
|
实验设备名称
|
对应实验项目
|
数量
|
备注
|
1
|
等强度梁及砝码、静态电阻应变仪;DH3815采集系统;UCAM-10B等
|
电阻应变计测量应变技术
|
1
|
等强度梁3个
|
2
|
钢桁架、手动千斤顶、荷载传感器及电阻应变仪、静态应变采集系统、百分表、磁性表座等
|
钢桁架的静力试验
|
1
|
百分表、磁性表座各4个
|
3
|
EDX1500 动态测量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加速度传感器
|
动态测量仪器的使用和结构动力特性的测量
|
1
|
|
4
|
混凝土回弹仪、1%的酚酞酒精溶液
|
回弹法检测结构混凝土强度
|
1
|
|
四、实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内容提要
|
学时
分配
|
实验
要求
|
实验
类型
|
每组
人数
|
面向专
业编号
|
备注
|
1
|
电阻应变计测量应变技术
|
掌握电阻应变计测量构件应变值的半桥及全桥测量的接线方法
|
3
|
必做
|
验证性
|
6~8
|
1
|
|
2
|
钢桁架的静力试验
|
对桁架节点位移、支座沉降、杆件内力的测量以及对测量结果的处理分析,掌握静力试验的基本过程,对桁架结构的工作性能作出分析
|
3
|
必做
|
综合性
|
6~8
|
1
|
|
3
|
动态测量仪器的使用和结构动力特性的测量
|
熟悉动态测量仪器、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学会测量试验梁的动力特性
|
3
|
必做
|
验证性
|
6~8
|
1
|
|
4
|
回弹法检测结构混凝土强度
|
学会使用回弹仪,熟悉掌握对回弹所得数据的处理和混凝土强度的推定
|
3
|
必做
|
综合性
|
6~8
|
1
|
|
【注】适用专业、年级:1、土木工程专业,四年级。
五、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
本课程自行编写了实习实验指导书,对所进行的每个实验给出必要的表格和实验报告内容的要求。
按试验要求记录试验数据,根据结构试验理论,计算、整理各种记录的测量数据,分析并画出所要求的图表,并分析理论值与实测值产生差异的的原因,评定实验结果。每个实验写出一份实验报告。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出勤+实验报告
每次实验点名,每个实验安排四次,要求在这四次中,必须参加一次。共参加四次实验。缺席一次实验则没有实验成绩。
(2)实验课考核成绩确定,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等。
实验课考核成绩以实验报告为80%;实验出勤为20%。
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成绩的50%。
六、使用教材、主要参考书
1、使用教材:
(1)刘明主编.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与检测.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2、主要参考书:
(1)姚振刚、刘祖华编著. 建筑结构试验. 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8年。
(2)姚谦峰、陈平编著.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年。
实验教学大纲制订者:王苏岩
审定者:贾金青
土木水利实验教学中心
2012年9月